第(2/3)页 朱童蒙笑着点了点头,随即脸色严肃了起来:“迁移来的三十万百姓也是这么想的。” “这么想就对了!” “是呀,他们又不傻,简单的账还是会算的吧!” “这事儿又瞒不住!” “我要不是参军久了,对这些陌生我也会选择这个。” …… 朱童蒙的话一出,众将就立刻开始调侃了起来。 但只是调侃了几句后便觉得不对劲儿,随即笑容就慢慢的收敛了起来,再也笑不出来了。 朝廷的目的是要彻底的同化卫拉特四部的近百万牧民,而同化中除了文字语言的教化外,习俗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。 而习俗就包含了饮食、居住、商贸等等环节。 可如果迁移来的百姓也要申请放牧,那就要逐水而居,饮食、居住等等都要和牧民们一致,这就没办法同化了。 其次,草原就那么大一点,容纳畜群的数量是恒定的,卫拉特部的近百万牧民放牧都够呛,再有大明百姓加入,那草原还够吗? 你让迁移来的百姓去放牧,那卫拉特四部的牧民怎么想? 草原生态的破坏,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恢复过来的。 其三,百姓要放牧,你准许还是不准许,大明律好像也没有说不允许牧民放牧,若是准许,那准许的条件是什么,谁能放谁不可以放? 不管是什么标准,最后都是骂声不断,允许的、落榜的、官府三方都不对付。 自己放牧没技术没精力,请牧民放牧容易上欺瞒贪污,卖给牧民又给了他们壮大和锻炼的骑射的机会,让迁移百姓参与又对同化不利。 最重要的是还不能做的那么明显,让牧民们看出来朝廷是在刻意的弱化,所以怎么看都只能直接吃掉,三十万百姓缺粮就是最合理的。 牲口数量锐减,供需基本就平衡了,牲口和奶制品价格依旧保持现状,然后在后续的日子里慢慢的减少放牧。 “朱总兵,既然是这样的话,那是不是所有牧民都会加大放牧力度,不会转向农耕?” 第(2/3)页